拾忆
———十年锦城,永恒记忆
校园文化办公室 陈晓梦
2009年7月,我与锦城结下不解之缘。回首这十年大学工作时光,一路前行,一路成长。十年求索,十年发展,十年创新。在锦城学院,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,一点一滴的工作经历都让我受益匪浅。
我常常将锦城比作是人生的一段重要征程。还清晰记得当年大学毕业后,我成为了锦城学院辅导员大家庭中的一员,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届学生,认识了很多同为一线教育者的“战友”,这份神圣的责任伴随着我开启了我的锦城时光。
一、全身心投入锦城教育事业,与学生共同成长
辅导员职业是需要理想、信念和坚守的,工作内容是繁杂、艰辛的。如何能让几乎同龄的几百号学生,信任、信服我,带着这一个信念和目标,我开始了与学生的“斗智斗勇”。
工作中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问题。比如:后进学生帮扶、贫困助学帮扶、就业困难帮扶、学生情感问题、旷课迟到、同学矛盾、生病等等。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也锻炼我的心态,让我在学生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更加细心、耐心、责任心。
那个时候有的同学迟到旷课或者睡懒觉,我每天早上会去查寝督促他们。学生宿舍出现脏乱差现象,便每周带领学生一起在宿舍做大扫除。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立刻组织调解等等。查课、查寝、学生团队建设、思想教育记录都成为了我每天的常规工作。
回想这段辅导员工作经历,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留级的同学。为了让他能在我手上顺利毕业,我对他做了一个长达2年的后进学生学业帮扶计划。加强与家长的双向管理,每周跟任课老师了解学生学习状态,督促他们完成课程作业。课余时间带他们走出宿舍,加强身体锻炼,慢慢帮他们调整自身学习状态。在各方的配合努力下,最终顺利拿到毕业证。
二、营造“奋斗向上、止于至善”的积极校园文化精神
积累了9年的辅导员工作经验,我调职到了校园文化办公室。对于这样一种转型,我开始适应新的环境,工作节奏,工作思维,不断改变自己,吸收兼容各种知识。
经过近四年的学习和摸索,我又重新认识了锦城,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。在邹广严校长的正确领导下,通过所有“锦大”人不懈努力,锦城学院成为了一所让社会放心,让家长安心的高标准、高水平、高质量办学的综合应用型大学。
与此同时,锦城学院还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学校,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,如:孔子像、三大以“忠孝、仁爱、信义”命名的教学楼、苹果湖、天知亭、杏岛等。除了建筑景观,学校还很重视对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,如:组织每一届新生参观学习校史、每年孔子诞辰举行论语经典诵读活动,把学习中华传统文化、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学习课程等。丰富的校园文化,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,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,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。
十年锦城时光,仿佛在弹指一挥间,岁月在流逝,我也在成长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等待着我的将会是更多的挑战,我将继续秉承锦城精神,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创新意识积极努力工作!